成考高起本《语文》考前冲刺题及答案2016

2016-09-12 00:00:00肖兰‍ 成考高起本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5分)

  读 树

  李国文

  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荫下的长椅歇腿。

  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这世界上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也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那些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桧、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人。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轨迹。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留下了太多的岁月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书中的世界;看树,阅读大自然的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第11题简答 从全文看,标题“读树”有什么含义?(4分)

  参考答案:要点:(1)“树”“书”谐音,读树,阅读大自然的文章。

  (2)树的世界、人的世界,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读树,乃读人。

  第12题简答 文章第一段为什么写太庙书市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情景?(5分)

  参考答案:说明自己难以与年轻人“赛力气”,而且为读树作铺垫,也与后文写人的世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自然地点出了主题。

  第13题简答 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些(不少于三个)表现老树和新树个性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6分)

  老树:

  新树:

  参考答案: 老树:大度、宽容、缄默沉思、庄重成熟、老态龙钟;

  新树:从容不迫、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生命力)旺盛。

  第14题简答 从文中看,太庙里的满园春色是怎样形成的?作者由此悟出了什么道理?(5分)

  参考答案:太庙里老树、新树的和谐相伴,形成一片怡人美景。由此悟出人的世界与树的世界一样,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所以只要老者、青年能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祥和气氛就能日益浓烈。

  第15题简答 从本文主旨看,作者是针对现实生活里存在的什么问题而写这篇文章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5分)

  参考答案: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并非都能和谐相处,尤其是老人和青年之间。第2问是开放性问答题。要求结合文意阐发个人看法,自圆其说,言之成理。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8题。(16分)

  桓公问于管子日:“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

  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日:“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日:“何谓也?”

  管子对日:“公贵买其鹿。”桓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①,藏谷什之六②。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③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日:“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日:“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子居外,女子居涂。隰朋教民藏粟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日: “楚可下矣。”公日:“奈何?”管子对日:“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钱五倍,是楚强也。”桓公日:“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修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④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选自《管子·轻重戊》)

  【注】①通轻重:这里指做买卖。②什之六:十分之六。③白徒:民佚。④芊:这里指齐楚交界的地方

  第16题简答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文字的大意。(5分)

  参考答案:现在齐国用重金高价收买对我们有害的东西,这是楚国的福分。

  第17题简答 楚王对金钱的看法是怎样的?(5分)

  参考答案:楚王认为金钱是“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主之所以赏有功”的宝贝。

  第18题简答 管子“战斗之道”的关键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贵买楚鹿,诱使楚国放弃了农业。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 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第19题简答 在诗的前两句中,由“酒痕”“消魂”可以看出,诗人给我们展示出了一个具有怎样情感特征的人物形象?(4分)

  参考答案:失意落魄,黯然神伤。

  第20题简答 就整首诗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参考答案: 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与无奈。

  六、阅读下面苗得雨的短诗,根据要求作文。

  第21题简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学生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正确地解答一道题,成功地完成一次实验,有创意地上好一节讨论课,常常来源于一个正确的思路。思路可能引人实现目标,也可能引人误入歧途。思路背后的东西,更是让人难以言说。

  请以“思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略

[成考高起本]相关推荐

[成考高起本]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2016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 下一篇:成考高起点《语文》备考练习题及答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