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6 00:00:00健敏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
泌尿系统损伤
1.肾损伤病理分类:肾挫伤、肾部分裂伤、肾全层裂伤、肾蒂损伤。
2.肾损伤主要症状有休克、血尿、疼痛、腰腹部肿块、发热。
3.肾损伤治疗:绝对卧床休息2~4周,密切观察,定时测量血压、脉搏。注意腰、腹部肿块范围有无增大,尿液颜色的深浅。应用广谱抗生素,使用止痛镇静剂和止血药物。休克无改善、血尿加重、腰腹部包块增大者应行探查术。
4.骑跨伤是前尿道损伤的主要原因。
5.尿道球部损伤病理类型、挫伤、裂伤和完全断裂。
6.球部损伤表现:尿道出血、疼痛、排尿困难、阴囊肿胀尿外渗。
7.后尿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骨盆骨折。
8.后尿道损伤表现:休克、下腹部疼痛、排尿困难、尿道滴血、尿外渗及血肿。
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
1.结核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溃疡、干酪样坏死、纤维化。
2.最早临床表现是尿频,随病情进展出现尿急、尿痛、血尿、脓尿。
3.尿中找到结核杆菌对诊断肾结核有决定意义。
4.肾结核时泌尿系统造影改变:虫蚀样破坏、空洞形成、狭窄、甚至不显影。
5.肾结核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
6.膀胱扩大术的前提是结核已治愈、尿道无狭窄。
泌尿系统梗阻
1.梗阻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梗阻以上尿路扩张,肾实质受压变薄、萎缩。
2.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尽量保护肾功能。
3.尿频是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症状,进行性排尿困难是主要症状。
4.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术途径: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②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③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④经会阴前列腺切除术。
5.急性尿潴留的治疗原则:解除病因,恢复排尿。导尿是急性尿潴留时最常用的方法。
尿石症
1.形成结石的主要因素:形成结石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核基质的存在。
2.上尿路结石以草酸钙多见,下尿路结石以磷酸盐常见。
3.结石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为梗阻、感染、黏膜损害。
4.肾、输尿管结石主要表现:与活动有关的疼痛和血尿。
5.小于0.6 cm结石,光滑、无尿路梗阻无感染、纯尿酸及胱氨酸结石,可保守治疗。
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
1.肾癌从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除透明细胞外,还有颗粒细胞和梭形细胞。多数为混合性,梭形细胞为主的肿瘤恶性度大。
2.肾癌常见症状为血尿、肿块和疼痛。血尿、肿块、疼痛都出现时已是晚期症状。
3.肾癌根治术范围:肾、脂肪囊、肾周筋膜、肾门及血管旁淋巴结。
4.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是肾盂肿瘤的特点。
5.肾盂肿瘤手术切除肾及全长输尿管,包括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膀胱壁。
6.间歇性、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是膀胱肿瘤特点。
7.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诊断膀胱肿瘤的可靠方法。
8.经直肠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可靠方法。
9.睾丸肿瘤主要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质硬、表面光滑有沉重感。
泌尿、男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及其他疾病
1.隐睾睾丸引降固定术应在2岁内完成。
2.尿道下裂的治疗原则是矫正阴茎下曲、尿道成形。
贫 血
1.贫血的诊断标准: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 g/L为贫血。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血细胞比容的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输血的指征。
2.铁缺乏的概念。铁的来源:主要是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每天只需从食物中摄取1~1.5 mg的铁。
3.缺铁性贫血的病因: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铁的吸收障碍、慢性失血等。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缺铁性贫血应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鉴别。补充铁剂的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及补充贮存铁。
4.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再障发病与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细胞、微环境支持功能缺陷有关。
5.重型再障及慢性再障的临床特点。再障的骨髓象特点。重型再障的血象诊断标准:网织红细胞<0.0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及血小板<20×109/L。骨髓移植主要用于重型再障。
6.溶血性贫血临床上按发病机制分为红细胞内异常和红细胞外异常。急性溶血的临床表现。贫血、黄疸、肝脾肿大是慢性溶贫的三大特征。红细胞破坏过多的实验室证据是血清游离胆红素增高、血红蛋白血症、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和含铁血黄素尿。
7.温抗体型AIHA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因不明(特发性)及继发性两种。温抗体型AIHA治疗原则:病因治疗;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溶血性贫血脾切除的指征。
白血病
1.急性白血病FAB分型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两大类。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组织器官浸润。
2.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最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尤其在儿童。
3.掌握急性白血病的血象、骨髓象特点。细胞化学染色在分型中的意义。
4.联合化疗的目的是尽快达到完全缓解。
5.骨髓移植的适应证:成人急淋、高危型儿童急淋、急非淋(M3除外)、在第一次完全缓解期内、年龄<50岁。可选择异基因骨髓移植或自体干细胞移植。
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特点。Ph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标记在慢粒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微小病变的监测方面有重要意义。
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程分为三期: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要点。
8.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最有希望根治慢粒的手段。
9.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为五个类型: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及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特点。
淋巴瘤
1.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组织病理上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2.霍奇金病四个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
3.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
4.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对分组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测病人的预后关系密切。淋巴瘤的治疗原则。淋巴瘤常用化疗方案。
出血性疾病
1.因止血机制异常而引起,以自发性出血和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的疾病称为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异常是最常见的出血病因。
2.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应遵循据病史、体检→提出简单的筛查实验→对出血病因初步归类→选择特殊实验确诊的步骤。熟悉出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3.过敏性紫癜的常见病因。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型。过敏性紫癜腹型注意与外科急腹症鉴别。消除致病因素是最根本的治疗。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急性型和慢性型的鉴别。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作用机制。脾切除的适应证。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定义。DIC的病因为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创伤等。DIC的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栓塞、溶血。DIC的诊断标准。肝素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肝素过量可用鱼精蛋白中和。
血细胞数量的改变
1.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缺乏的诊断标准。
2.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以急性感染或炎症多见。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
4.红细胞增多的诊断标准:成年男性RBC>6.0×1012/L,Hb>170g/L;成年女性RBC>5.5×1012/L,Hb>160g/L。临床上分为相对增多和绝对增多。
5.原发型血小板增多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
输血
1.输血适应证:①急性大出血;②慢性贫血;③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④凝血异常;⑤严重感染或低蛋白血症。
2.输血目前多采用成分输血。
3.成分输血的优点:①制品容量小;②使用相对安全;③减少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④便于保存;⑤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
4.红细胞悬液是最常用的红细胞制品。
5.输血并发症:①非溶血性发热反应;②溶血性输血反应;③过敏反应;④细菌污染反应;⑤容量超负荷。
6.大量输入库存血引起凝血异常的主要原因。
7.与输血相关传染病有:①病毒,如HIV、肝炎病毒等;②细菌;③原虫;④螺旋体。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概述
1.内分泌的概念。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内分泌器官的功能:①下丘脑;②垂体。肾上腺和性腺的功能。内分泌组织:①胰岛;②肾脏;③胃肠道内分泌细胞;④前列腺素。
2.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功能状态:①功能减退。②功能亢进。
3.完整的内分泌疾病诊断包括:①功能诊断。②病理诊断。③病因诊断。
4.动态功能试验:①兴奋试验。②抑制试验。定位诊断方法。
5.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原则:①病因治疗。②免疫治疗。③对症治疗。
下丘脑-垂体病
1.垂体腺瘤的分类。
2.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①腺瘤分泌激素过多的表现。②CH分泌过多的表现。③巨人症的表现。④肢端肥大症的表现。
3.TSH分泌过多的表现。垂体周围组织结构受压迫的表现。
4.垂体瘤的治疗:①手术治疗。②放射治疗。③药物治疗。
5.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病因。临床表现:①功能减退。②压迫表现。肿瘤压迫的表现。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危象。诊断依据。病因学检查方法。
6.治疗原则:①靶腺激素替代治疗。②病因的治疗。③危象的治疗。
7.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①下丘脑-垂体区的占位性或浸润性病变。②头外伤。③医源性。④特发性及家族性。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和多饮。
8.临床诊断要点:①禁水-加压试验的意义。②肾性还是中枢性尿崩症鉴别方法。治疗方法:①激素替代治疗。②非激素类抗利尿药物。
甲状腺疾病
1.甲亢的病因与分类。
2.甲亢的临床表现:①高代谢症候群。②精神、神经系统。③心血管系统。④消化系统。⑤肌肉骨骼系统。⑥生殖系统。⑦内分泌系统。⑧造血系统。甲亢的体征:①血管杂音。②震颤。③眼征。
3.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甲亢的治疗方法及适应证。
4.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的适应证。抗甲状腺药物的主要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及皮疹。浸润性突眼的治疗方法。核素131I治疗。甲亢性心脏病表现。周期性麻痹。甲状腺危象诊治。
5.甲状腺功能减退重要知识点:病因有四种。临床表现。成年型甲减的表现。呆小病、幼年型甲减表现。诊断依据。治疗原则:①对症。②激素替代。黏液水肿性昏迷的治疗。
肾上腺疾病
1.库欣综合征的病因。库欣综合征的全身各系统表现。
2.诊断依据:①临床表现。②糖皮质激素分泌异常。病因诊断。治疗的目的是纠正高皮质醇血症,去除病因。①手术;②垂体放疗。③药物治疗。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重要知识点:高血压、低血钾。诊断依据:①症状。②醛固酮水平增高。影像学检查的意义。根治方法为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的特点及副作用。
4.肾上腺危象的表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综合治疗:①基础治疗。②病因治疗。③肾上腺危象的治疗。
5.高血压是嗜铬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血压增高的特点。儿茶酚胺过多的全身表现。儿茶酚胺与代谢产物(VMA)的临床意义。诊断性药理试验:①兴奋试验。②抑制试验。
6.手术是唯一根治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手术前治疗的重要性。掌握各种药物的使用:α-阻滞剂、哌唑嗪、酚妥拉明、硝普钠。
糖尿病与低血糖
1.糖尿病主要分两型,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新的诊断和分类的建议。
2.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妊娠期糖尿病的特点。糖尿病的各种临床表现特点。1997年7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新的诊断标准。
3.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①诱因;②临床表现;③治疗。急性并发症的抢救措施。
4.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
5.综合治疗原则。口服降血糖药物种类、适应证、禁忌证。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各种胰岛素制剂的作用。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6.低血糖症重要知识点: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时治疗是关键。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1.细胞外液中主要阳离子是Na+,阴离子是Cl-、HCO3-和蛋白质。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是K+和Mg2+,主要的阴离子是HPO42-和蛋白质。
2.血液中HCO3-和H2CO3是最重要的缓冲对。
3.生理情况下每日需水量2 000~2 500 ml,需氯化钠4~5 g,需氯化钾3~4 g。
4.等渗性缺水的主要病因和诊断要点。
5.等渗性脱水:失水=失钠,因急性体液丢失,主要丢失细胞外液。
6.低渗性脱水:失水<失钠,因慢性失液,只补液体未补钠,细胞外脱水重。
7.高渗性脱水:失水>失钠,因水摄入不足或水分排除过多,细胞内液脱水严重。
8.低钾血症最早出现肌无力,心电图变化特征是T波低平或倒置,ST段下降,QT间期延长或有U波。
9.反常性酸性尿。
10.补钾时应注意:尿量>40 ml/h,浓度<0.3%,滴数80滴/min,补给量<6~8g/24 h。
11.高钾血症心电图特征:T波高尖,QT间期延长,QRS波群增宽,PR间期延长。
12.高钾血症的治疗。
13.代谢性酸中毒出现呼吸加深、加快的症状,呼出气体有酮味。尿液pH值<7.35、HCO3-下降。
14.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常用5%碳酸氢钠溶液,补液量(ml)=[27-病人CO2CP值(mmol/L)]×体重(kg)×0.3。
15.代谢性碱中毒病人呼吸浅而慢,可伴有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表现。
16.补液量=生理需要量+已经丧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水2 000~2500 ml,氯化钠4~5 g,氯化钾3~6 g。
传染病概论
1.感染与传染病的概念。
2.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有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和潜伏感染。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4.传染病的4种基本特征:有病原体、传染性、有流行病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5.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35种。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热门推荐
863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