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6 00:00:00胡萍 国学智慧
南朝梁代周兴嗣所撰的《千字文》,曾经是家喻户晓的蒙学读本,而今却基本退于社会大众视野之外,个中原委,似乎值得思考。兹就理解所及,就教于方家,不敢以学术研究自诩云耳。
周兴嗣,字思纂,陈郡项(今河南项城)人,世居姑孰(今商丘市谷熟集),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521年),是梁朝武帝时代的文学名臣。《梁书》卷四十九《周兴嗣传》说:梁武帝将出生时居住过的秣陵县(今河南项城市秣陵镇)同夏里三桥旧宅改建成寺庙,名为光宅寺,使周兴嗣和另一文学名臣陆倕各自撰写碑文,而梁武帝以兴嗣所作为佳。此后,周兴嗣便成为梁武帝时代重要的文章写手,但凡国家有重大文事,梁武帝皆命周兴嗣撰具呈奏,诸如《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之类,一皆出自周兴嗣手笔。其中,《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就是这篇称为《千字文》的作品。
不过,当时撰写《千字文》的,非仅周兴嗣。《梁书》卷三十五《萧子范传》说,萧子范任大司马南平王(梁武帝异母弟,名萧伟,字文达)户曹属从事中郞时,曾撰《千字文》,因“其辞甚美”,南平王便命其记室蔡薳作注。又据《南史》卷五十七《沈众传》说,梁武帝制作了一篇《千文诗》,沈众为之注。但所谓梁武帝作《千文诗》,其实就是周兴嗣所撰《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周兴嗣传》明说:“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文,每奏,高祖辄称善,加赐金帛。”可 ..........
阅读全文864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