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0 00:00:00临风 环境设计
对现代审美情趣的深入挖掘与刻意追求
日本经历了追求"物"的时代。六十年代以后住房中塞满了各种家用电器,使本来就小的住宅显得更拥挤了。七十年代以后,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达到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富裕之后价值观念开始变化,从追求有形的财富转变为追求无形的财富,即各类文化艺术的精神享受、体育活动和欣赏、旅游(世界各地日本旅游者最多)、高文化价值的社会环境等,其中尤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更为突出,政府和民用团体无不为此做出努力,使八十年代以来公共环境和居住环境改善很快。注重环境艺术和环境设计,许多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大胆地把观念艺术的尝试用于称为"时空艺术"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上。在艺术形式上从具象向抽象转变,由直观具体联想的环境创造向着运用抽象化、符号化的启迪连带意识手法的尝试。表现在空间艺术上就是视觉空间 升华为听觉空间的设计创造。这是室内设计师首先把自己作为环境艺术家的大胆实践。他们的追求的在其空间特征和设计思想上有以下具体表现。
1、纯净、抽象化然后达到美的纯化
后现代著名的建筑师汉斯·霍莱因曾搞过不少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框子,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迥然不同。多采用象征、隐喻手法,运用现代工艺材料与图案、色彩相结合,来创造一种纯净化的特定理想环境。他的设计对世界影响颇大,日本不少设计师由此引伸更向前迈进了一步,在暗示使用功能同时强调设计的单纯性和抽象性,运用几何学形态要素以及单纯的线面和面的交错排列处理,避免物体和形态的突出,尽量排除任何多余的痕迹,采用取消装饰细部处理的抑制手法来体现空间本质,并使空间具有简洁明快的时代感。
2、感知自然材质,由景生情,回归原始和自然
在创造空间时,对表层选材的处理十分重视,往往强调素材的肌理,暗示功能性来突破框框。大胆地原封不动地表露水泥表面、木材质地,以及铝合金、钢铁等金属板格、金属复合板材、人造石、马赛克等饰面。着意显示素材的肌理效果或本来面目,加以精密的打磨,使这些现代技术加工的表层材料质感完全像是用相机拍摄的效果一样,或像透过滤色镜观看材质一样的诉诸视觉的材料运用。这种过滤的空间效果具有冷静的、光滑的视觉表层性,它牵动人们的情思,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具有潜在的怀旧、怀乡、回归自然的情绪得到补偿。在造型纯净化、抽象化的过程中,对材料的肌理效果和质感的重视,必然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现代科技也为这种上升创造了条件。创造新的肌理效果,以及人们对这些肌理效果的心理效应已成为现代室内环境设计师们刻意追求的部分。
3、视觉配乐-关系的先行性
在强调空间形态和物体单纯和抽象化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空间各物体的相关性,即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物性"与"关系性"两个方面。过去在着手的设计时往往着眼于"物性"考虑,即首先考虑物体本身。"物性"考虑是不可忽视的,但更应首先考虑的是该物件放置的场所,以及在与空间发生关系的同时其物体所具有的意义。
茶室或饮食店中往往放置一张大桌子,人与桌子的关系除了可使用之外,设计者还想使人在看到这张桌子时,联到与家人、亲友、恋人相聚的情景,即为创造启迪连带意识的气氛。
在环境设计时也多运用单纯的直线、或几何形体、或具有节奏的反复的符号化图案或小波浪形状、锯龄形状反复运用的边缘处理、画有细密格子的板面、反复凹凸的肋拱板面等,结合素材肌理效果、色彩变幻效果,使这些板和线的垂直、水平交错的构成关系产生有音乐意境的空间效果。室内陈设的家具、绿化、照明等也像配乐一样有节奏地进行组合配置,这种强调关系的先行性的作法被称为"视觉空间",也有人称其为"音乐空间"。我们在看到这样的设计实例时就不难了解设计师的追求了。
以上在室内意境创造过程中通过抽象化、符号化的连带关系的探索,是对室内环境设计的大胆开拓,启示我们在研究环境艺术时突破框去勇于追求
928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