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医学检验基础知识100条

2017-03-17 00:00:00吴健敏 检验技师/士

  33.双缩脲反应

  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甲酪基(CONH2)的化合物与碱性铜溶液作用,形成紫色复合物的反应。

  34.中位数

  计量资料的一群观察值按大小依次排列,其所在的数位于中间者即为中位数。

  35.变异系数

  标准差除以均数而得的百分比,表示方法的相对精密度。

  36.酶

  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一类具有特异性和催化能力的蛋白质,亦称生物催化剂。

  37.正常值

  应用统计方法来确定的某种生理指标的正常波动范围。

  38.糖原异生

  非糖物质(如某些氨基酸及乳酸、丙酮酸和甘油)在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中某些特有酶的催化下转变成糖原或葡萄糖的过程。

  39.摩尔浓度

  是以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表示的浓度。

  40.蛋白质误差

  样品溶液中含有蛋白质或多肽时,常使pH值的比色测定出现严重的误差。

  41.酶的活性单位

  指在一定的作用条件下,酶促反应中单位时间内作用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42.精密度

  对同一样品多次测定,每次测定结果和平均值的相接近程度。

  43.医学决定水平

  指在诊断及治疗工作时,对疾病诊断或治疗起关键作用的某一被测成分的浓度。

  44.电泳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现象。

  45.准确度

  是指测定结果和真值接近的程度。

  46.电渗

  在电场作用下,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现象。

  47.溶血

  当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因细胞外液体进入细胞内,使红细胞过度膨胀而发生破裂,这一现象谓溶血。

  48.摩尔吸光数

  在规定的波长处,1摩尔浓度的溶液通过光径25px比色他时的吸光度。

  49.比色法

  以可见光作光源,比较溶液颜色深浅度以测定所含有色物质浓度的方法。

  50.体液

  是指机体内的水溶液,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

  51.真脂

  中性脂肪或称三酸甘油酯。

  52.酶激活剂

  能使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有活性的物质。

  53.水解酶

  凡促进作用物的加水分解作用的酶。

  54.荧光分析法

  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所发生的能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55.标准溶液

  亦称基准溶液,是浓度已经准确测知的溶液。

  56.米氏常数

  简指反应速度v为最大速度V的一半时所需的底物浓度。

  57.同工酶

  在同一种属中其理化及生物性质不同而能催化相同反应的酶。

  58.盐析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而使蛋白质从水溶液中沉淀析出。

  59.酶的热稳定试验

  利用不同来源的酶对热的稳定性不同,比较血清加热前后酶活性的变化来区别酶的器官来源。

  60.等电点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特定的pH溶液中所带正电荷数恰好等于负电荷数。此时蛋白在电场中不再移动,此溶液的pH称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61.鞭毛

  细菌体上附着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62.荚膜

  细菌细胞壁外围绕的粘性、胶胨样物质,厚度在0.2μm上者,称为荚膜。

  63.芽胞

  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折光性很强的小体,有强大的抵抗力。

  64.L型细菌

  无细胞壁或细胞壁有缺陷的细菌。

  65.噬菌体

  是侵袭细菌、真菌或螺旋体的病毒,在易感的宿主细胞内增殖并将其裂解。

  66.质粒

  存于细菌染色体外的环形DNA。

  67.条件致病菌

  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机体平衡状态破坏时可引起疾病者。

  68.外毒素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69.内素素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外部结构,当菌体死亡或裂解后才释出的毒性物质。

  70.甲型溶血

  指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细菌菌落周围的草绿色溶血环。

[检验技师/士]相关推荐

[检验技师/士]热门推荐

[检验技师/士]最新文章

[检验技师/士]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哪些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有影响 下一篇:2017检验技师考试《寄生虫学》精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