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释义【全文】

2017-03-02 00:00:00嘉辉 建筑工程类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1%以上2%以下的罚款。

  【释义】 本条是关于建设单位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处罚规定。

  依据《建筑法》第七条和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取得施工许可证才能施工。未领取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会使工程前期准备不足,给建设工程造成事故隐患,也可能使建设工程因资金不落实而中途下马,成为“半拉子工程”更易引起建设纠纷。因此,对这种擅自施工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其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尽快补办有关手续。同时,视情节,处工程合同价款1%以上2%以下的罚款。

  考虑到限额以下的小型工程,一般是单层建筑、金额比较小的工程,影响比较小,同时为了简化程序、方便当事人,规定可以不办理施工许可证。限额以下小型工程不取得施工许可证而施工,《建筑法》未规定给予处罚,但需服从《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由于施工许可证审查内容与开工报告基本一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开工报告的工程可以不再领取施工许可证。当然,应当办理开工报告审批的工程项目,不办理开工报告批准书,也是违法行为,则应当依据本条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组织竣工验收,擅自交付使用的;

  (二)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

  (三)对不合格的建设工程按照合格工程验收的。

  【释义】 本条是对建设单位竣工验收中不规范行为的处罚规定。

  竣工验收是工程交付使用前的一道关键程序,根据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三款之规定,“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即建设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的竣工验收资料,提请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监理、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如发现工程不符合竣工条件,应责令施工单位进行返修,并再次组织竣工验收,直至通过验收,方可交付使用。如果建设单位未组织竣工验收就使用;或虽进行了验收程序,但工程不符合验收条件,验收为不合格工程就使用;或验收时,把不合格工程按合格工程验收等,必将给使用人带来重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发现建设单位有以上行为时,要责令其;没有经过竣工验收的,要责令建设单位补办验收手续;验收不合格就使用的,要责令停止使用,进行返修,重新组织验收;把不合格工程按合格工程验收的,要责令进行返修,重新组织验收。同时,视情节,对建设单位处以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由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未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释义】 本条是建设单位未向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的处罚规定。

  《条例》第十七条,对建设单位向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做了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档案法》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因此,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的,要责令其改正,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补交建设档案,并视情节对建设单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勘察、设计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用、设计费或者监理酬金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止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予以取缔,依照前款规定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吊销资质证书,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释义】 本条是关于承发包活动中,承包单位超越资质等级,无资质证书,或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承揽工程行为的处罚规定。

  本条第一款是关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超越资质承揽工程行为的处罚规定,依照《建筑法》第二十六条和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四条规定,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工程。因此,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超越资质等级承揽工程是一种明显的违反建设法规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存在,将导致参与工程建设企业资质、技术、人员、设备和施工管理能力达不到工程建设保证质量的基本要求,不仅会损害建设单位的利益,更可能是因质量控制水平低而导致建设工程出现严重质量事故,或达不到建设功能要求,从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甚至危及人民的生命。为此必须对超越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

  1.对勘察单位按工程勘察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视情节处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2.对设计单位按工程设计合同约定的设计费,视情节处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3.对监理单位按工程监理合同约定的监理酬金(通常指监理费用),视情节处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4.对施工单位按工程施工合同价款,视情节处2%以上4%以下的罚款;

  5.视情节可责令以上单位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资质证书。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本条第二款是对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处罚规定。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任务的,因其本身就不具备行为资格能力,其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无论是否造成危害后果都应当给予取缔,使其不再继续进行违法行为。对于这种违法行为取得的违法收入给予没收,同时,对于这种违法行为,还应按本条第一款罚款。

  本条第三款是对以欺骗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处罚规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任务的承包单位虽有资质证书,但其资质证书是以欺骗方法如隐瞒事实、假借资金和技术人员等取得主管部门认可并颁发证书的,同样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无论是否造成损害后果都必须吊销资质证书。因为其本身就不合资质条件,就不能有行为资格。与此同时,对这种明知违法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的行为,还要按本条第一款给予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勘察、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和监理酬金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释义】 本条是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允许他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工程行为的处罚措施。

  根据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工程业务,将造成建设工程实际需要的资金、人才、设备、技术、管理等保证能力达不到预期的要求,从而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失控,质量保证能力下降。如果借用名义承包的单位和个人不熟悉建设技术业务的,将导致工程质量失控,甚至产生严重质量事故,危及国家、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因此不仅要对违法行为责令改正,还必须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

  1.由主管部门责令违法单位改正违法行为;

  2.有违法所得者,由主管部门没收违法单位的非法所得,上交国库;

  3.对违法单位罚款。(1)对违法的勘察单位按工程勘察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视情节处以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2)对违法的设计单位按工程设计合同约定的设计费,视情节处以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3)对违法的监理单位按工程监理合同约定的监理酬金,视情节处以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4)对违法的施工单位按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合同价款,视情节处工程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

  4.对违法单位并处其他行政处罚,视情节给予责令企业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给予吊销资质证书。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勘察、设计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工程监理单位转让工程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合同约定的监理酬金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释义】 本条是关于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承包单位转包工程或者非法分包行为的处罚规定。

  本条第一款是对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转包工程或者非法分包行为的处罚规定。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五条规定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所承揽的工程。一旦工程转包和非法分包,将造成低资质单位甚至无资质单位从事应由高资质单位承担的建筑活动,导致工程质量保证力下降,易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和危及建设安全的功能的后果,造成国家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的损害。因此必须改正其违法行为,并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

  对勘察、设计、施工等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者违反本《条例》规定将不可再分的部分工程进行分包的,将工程分包给无资质的分包单位承包的,处罚措施为:(1)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2)没收其违法所得;(3)并处罚款。对勘察单位处合同约定勘察费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对设计单位处合同约定设计费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4)视情节,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降低资质证书等级;(5)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资质证书。

  本条例第二款是对非法转让监理业务的工程监理单位的处罚规定,同样包括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1)责令改正;(2)没收违法所得;(3)处合同约定监理酬金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4)视情节可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勘察单位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的;

  (二)设计单位未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工程设计的;

  (三)设计单位指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厂、供应商的;

  (四)设计单位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释义】 本条是对勘察、设计单位未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勘察设计、设计单位未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设计、指定厂商等行为的处罚规定。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勘察、设计工作的重要的基础性的技术依据,如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之规定,勘察、设计工作偏离标准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工程勘察成果文件是设计工作重要的原始资料,如果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之规定,不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设计,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或浪费;另外,如果设计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之规定,指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供应厂商会限制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在材料采购上的自主权,出现质量问题后容易扯皮,也妨碍了厂商间的公平竞争。以上行为性质恶劣,对勘察、设计质量影响较大,本《条例》作了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如有违反,不论是否造成质量事故,不论所承接勘察、设计业务的取费多少,均由有关部门对勘察、设计单位处以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以上违法行为造成质量事故,则在罚款的基础上,还要对责任单位处以停业整顿,降低勘察、设计资质,直至吊销资质的处罚。如果以上违法行为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还要赔偿损失。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或者有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其他行为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负责返工、修理,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释义】 本条是关于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建材或不按规定施工的处罚规定。

  (一)施工单位违反本规定,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使用和购买劣质材料、设计和构配件,随意改变设计文件,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工程技术标准施工,严重危及工程质量,损害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条例》加大了对此类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这是《建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具体体现。

  (二)根据《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违法的施工单位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条件是,违反《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有其他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其他行为的。对这些违法行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轻重和造成后果的大小等实际情况,依法作出以下行政处罚: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三)依据本条规定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条件是:上述违法行为已经发生;因违法行为已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使建设单位蒙受损失。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有:(1)返工。是建筑施工单位因违法行为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而又无法修理的情况下,重新进行施工。(2)修理。是建筑施工单位因违法行为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而又有修复可能的情况下,对工程进行修补使其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返工与修理往往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称之为返修。这是民法上保护财产权的一个重要补救性措施。我国《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一条规定:“因施工人(施工单位,下同)的原因致使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发包方有权要求施工人在合理的期限内无偿修理或者返工、改建……。” (3)赔偿损失。本条赔偿损失是指因施工单位上述违法行为,致使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对由此造成损失给予补偿的责任方式。我国《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二条规定:“因承包人的原因致使建设工程在合理的使用期限内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承包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工程质量造成的损失包括财产损失和非财产损失。财产损失主要是可用金钱计算的损失,非财产损失主要是身体、健康、生命的损害,也必然会产生一系列财产补偿。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未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或者未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取样检测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释义】 本条是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按规定对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等进行检验或者未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取样检测的处罚措施的规定。

  施工过程中的检验和检测,是防止把不合格材料、构配件用到工程上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施工过程中,不进行检验、检测,就失去了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在一般部位会造成工程的使用功能缺陷,在结构关键部位,就会留下隐患,严重时会造成倒塌事故,直接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果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应责令改正:即未检验、检测的可以补做,已用到工程上的责令返工、拆换或由法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视情况轻重分别以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营业执照;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不履行保修义务或者托延履行保修和义务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在保修期内因质量缺陷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释义】 本条是关于施工单位不履行保修义务或者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处罚规定。

  在保修期限内,施工单位应当及时履行保修义务,不履行保修义务或者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给予相应处罚。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应责令改正,主管部门对不履行保修义务的或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施工单位以命令形式迫使其改正不正当行为。同时,视情节处以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保修期内因质量缺陷造成的损失,施工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量大面广的住宅工程中工程质量缺陷(通常称为质量通病)比较突出,广大住户对此感受深、意见大。如漏水使室内装饰以及家具等遭受破坏而引起的损失等。对此,施工单位应当依其实际损失给予补偿,可以实物给付,也可以金钱给付。如果质量缺陷是由勘察设计原因、监理原因或者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原因造成的,施工单位可以向有关单位追偿。

  第六十七条 工程监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一)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

  (二)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的。

  【释义】 本条是对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

  (一)工程监理单位是受建设单位委托,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工程监理单位从事工程监理活动,应当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监理过程中不能与建设单位串通,损害被监理的施工企业的利益;也不能也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损害建设单位的利益。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按工程建设的科学要求进行监理活动,客观、公正地对待各方当事人,没有偏私,认真地进行监督管理,这是对工程监理单位执行监理任务的基本要求。

  (二)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建筑法》第三十五条以及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违法的监理单位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条件是:(1)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2)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的。

  工程监理单位不能公正执行监理任务,与建设单位恶意串通,弄虚作假,通常是损害国家利益或公众利益以及施工单位的利益;如果与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通常是损害建设单位利益。这两种情况有时可能同时并存,有时是单独存在。

  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其要害也是监理单位失去了公正性,并且给工程质量造成损害或造成隐患。发现这些违法行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作出以下行政处罚:(1)责令其改正;(2)视情节,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3)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被吊销资质证书后,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吊销其营业执照。监理单位因上述违法所为获取收入的,为违法所得,应当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没收。没收违法所得是从根本上解决违法行为的利益驱动力,使其无法获取任何利润,以达到减少违法行为的目的。

  (三)监理单位有上述违法行为,造成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其他有关方面经济损失的,上述各可以向监理单位及有关责任方要求民事赔偿。这里民事赔偿主要方式是财产赔偿,一般以直接损失为限。要求赔偿时,可以向监理单位提出,也可以向其他责任方提出。监理单位履行了赔偿义务后,可根据约定向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追偿。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工程监理单位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承担该项建设工程的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释义】 本条是关于监理单位与被监理单位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的处罚规定。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代表其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管理。为保证监理的客观、公正性。工程监理单位不应与被监理的施工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如违反《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发现有此类关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改正,即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承担该项建设工程的监理业务的,与之脱离关系,或放弃该项工程的监理工作;同时,视情节,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降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涉及建筑主体或者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没有设计方案擅自施工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房屋建筑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有前款所列行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释义】 本条是关于涉及建筑主体或者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擅自施工行为的处罚规定。

  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如果违反该条规定,涉及建筑主体结构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包括修建、装饰工程,未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擅自变动 (破坏或拆除),改变原有工程结构受力体系,就可能引发使用安全问题,甚至造成屋塌人亡的重大安全事故,给国家和投资者利益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建设工程的产权所有人,包括住宅工程等房屋建筑的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或者承重结构的,都是违法的行为。建设单位擅自施工的,房屋建筑所有者任意变动主体结构和承重结构的,《条例》规定了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本条罚款的标准是对决定擅自施工的建设单位视情节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在装修过程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的房屋建筑使用者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同时,本条第二款还规定了,凡因无设计方案擅自施工装修工程的建设单位和房屋所有者,必须对因违法装修引发的严重后果承担赔偿损失。所谓赔偿损失是指建设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擅自施工给他人财产造成损失的,由建设单位或房屋所有者赔偿受害人所受损害的一种承担侵权责任形式。这里赔偿主要是以受害人的受害程度、损失大小所决定的,通常是补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

[建筑工程类]相关推荐

[建筑工程类]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2017年监理工程师考试仿真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2017一级结构工程师考试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