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的特点

2016-10-12 00:00:00嘉辉 微媒体认证

  习惯上,我们把新浪、搜狐那些门户网站称为媒体,它们是由大型企业运营的;相对门户网站而言,个人运营的网站就是一个微媒体,其中博客便是很好的微媒体的例子,相信以后会出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微媒体形式。

  微媒体创造的内容简单易读;互动性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要强,内容的创造者与阅读者是面对面的强关系;并且阅读者可以通过关注、取消关注、订阅等操作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当媒体成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传播的渠道时,这种被传递的信息就叫做广告:这是作为媒体的正当收入方式,其他都是歪门邪道——以封闭性信息来收取信息费用的小众式媒体这里姑且不论。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的差别就在于规模和受众群。

  1、增值性

  必须有信息的源头参与才可能产生有价值的微媒体网络,信息源是指任何产生信息增值的发布。写一篇文章是信息源,对信息做一次有价值的修改、或者发布一条评论,也是信息源。只要有新加入的信息即信息增值,就有可能存在感兴趣的受众,并不要求发布者有记者证,使用正式文体和写作、发布方式。

  2、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指微媒体整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因为都是微小的个体所发布的内容,风格、导向性、内容都会不同,很容易理解。微媒体的组成个体之间未必有很大的差异性,相反,很有可能出现大量的转载、抄袭、雷同和垃圾类信息。但是由于第4个特征的存在,这并不影响整个微媒体网络的传播效能。另外,这个差异性也有别于特立独行的“个性化”,原因很简单:就像一份小众群的杂志再精彩发行量也就那么多,我们这里只讨论大众媒体的问题。

  这种差异性给了读者另一种选择,在无聊或者不想看主流媒体的时候,有了替代品。

  3、传播性

  这种传播指的是自发的传播而不是通过报亭这样的发布渠道,因此需要两个条件:信息源对信息公开;传递路径上没有版权障碍。有兴趣的个体自发成为传播路径上的节点,并且是以指数方式传播;再加上渠道完全免费,这两点怎能不让所有广告商疯狂!

  4、选择性

  由被关注到被谈论,再到被传播,这是必然的模型,信息的优胜劣汰在此自然形成。其实即使没有digg,一篇post依然会按照隐性规则进行着选择和排序,我们会把好文章告诉朋友,会发布评论,会转载……是的,我们有垃圾和spam,让某个路径上的节点非常不愉快,但是不会对网络整体产生致命影响,因为这个网络结构是自适应的。

  盈利模式

  开篇已经说过媒体的正道是广告,但是如果托管服务商让你用手机写并收取费用、或者出点钱给更多空间也不为过;长期的看,盈利应当来自几个方面:

  广告:既然传播的是微内容、并且每一个时刻这个微内容只面对一个个体,所以很显然的,广告完全可以是针对性地——不过不知道人工智能技术是否能够支持。

  信号传播费用:比如无线收入,本身信息不收费(传播收费服务的信息除外)、传播信息本身也不收费,但是传递信息的物理过程需要成本,所以收费。

  增值服务费用:上述服务均需要成本,因此就有收费的可能性,当然行业内竞争过度大家为了争夺用户都免费的情况除外(这不是一个健康的行业形态)

[微媒体认证]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传统媒体与微博 下一篇:微博有哪些值得传统媒体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