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7 00:00:00嘉辉 职业指导师
2017年1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小编下面为大家整理关于意见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主要内容:
《意见》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
《意见》明确,要完善职称系列,保持现有职称系列总体稳定,探索在新兴职业领域增设职称系列,职称系列可根据专业领域设置相应专业类别。目前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
《意见》要求,要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意见》强调,要加强职称评审监督,严肃评审纪律,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实行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打击侵害专业技术人才利益等违法行为。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与专业技术关系不大的指标也被塞进评聘职称的指标体系中。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职称评定,有时反倒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羁绊。
以职称外语考试为例,设立20多年来,一直伴随着“一刀切”“鸡肋”等质疑。此外,作为职称评定的“敲门砖”,职称外语考试成为部分机构与个人的摇钱树,滋生各种乱象。
如今,《意见》明确: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实需要评价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
除了外语和计算机考试,《意见》还有诸多亮点,其中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
在高校中,唯论文已成为硬要求。不分行业特点,把学历、资历、论文等标准量化为职称评定的“硬杠杠”,逼着专业技术人员为评上职称而在专业技术之外耗费大量物力、财力、精力,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为此,《意见》强调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注重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
关注专业技术人才
职称制度的改革与我们息息相关,2017年中高级会计资格考试取消了“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意味着达到一定专业水平的会计人员可以直接报考中级职称,这无疑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一大落实。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以“德”为先,坚持一票否决制。干部的选拔任用当以德为先,人才也是如此,德在先,智在后。信用不良、学术造假、盗用他人论文、通过暗箱操作非法获得职称的人,不能归为专业技术人才。
凭“能”选人,切勿唯学历唯论文。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带动一家企业甚至是一个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价标准应该注重实践和贡献,比如项目成果、发明专利、管理经验等,淡化论文发表。也不应拘泥于户籍、地域、身份、年龄等,无论是高校、科研院所,还是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价标准应该一致。
关心成长,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国家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所得税法中允许税前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的比例等多种方式来鼓励企业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和急需紧缺人才。同时,企业也应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例如全额或者按一定比例报销员工参加职称考试或进修类课程的费用来鼓励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业务素质。并且每年定期统计员工的职称评价结果,与职位调整、晋升、考核等用人制度紧密衔接。
简政放权,加强事后监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职称评价流程,将职称评审权下放到符合条件的市地或社会组织,按照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优化政府工作职能与效率。但是国家必须加强事后监督,加强职称法治建设,严防不法分子利用职称行违法违规之事。
86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