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朗读者第九期主题观后感

2017-04-17 00:00:00小静 中小学辅导

  身处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们不再有、也不愿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静静品味文字的魅力和力量。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朗读者,让观众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感觉,下面小编整理一些央视朗读者第九期主题观后感,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央视朗读者第九期主题观后感

  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新节目《朗读者》,更新了三期,看得一发不可收拾。个人觉得《朗读者》的现实意义要胜过《诗词大会》和《见字如面》的。

  暂且不比较其制作和文化底蕴嘉宾阵容,单说对普通国民的文化影响,《朗读者》的热播带起的新一轮全民看书热潮,让看书成为一件时尚的事情,重新找回大家对读书对文字的热情,这太有意义了。

  有人说这节目更像董卿访谈录 ,我反而觉得正是董卿和每位朗读者的对话这个环节让整个节目异常加分。节目最动人的是每篇朗读的文字背后的所蕴含的情感故事。每一篇朗读文章,都有与之相关的朗读人的谈话和背景介绍。

  朗读者,重点除了朗读,意义更在“者”。这些人里有德艺双馨的表演工作者,有演员,有模特,有作家,有编剧,有翻译家,有医生,更有普通人。

  就好像你读书 一定要先了解作者,了解他的人生经历 ,才能更懂得他文字的内涵和他要表达的意义。

  听朗读也一样,为什么他们选这篇?不同的文字之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就像奶奶对于徐静蕾,父亲对于郑渊洁 ,女儿对于张梓琳一样。

  有人在这节目中看到了董卿的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人在这节目里看到了走心的文字体验和节目制作。我觉得在这个节目里更带给了我们很多阅读的选择。

  看看朗读者们朗读的书目和提到的作家,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好书读了。

  【2】央视朗读者第九期主题观后感

  就是朗读的人,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董卿说,“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朗读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今天(2月18日)在CCTV1晚8点档黄金档播出。这也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转型制作人后的第一个作品。

  在媒体见面会上,节目主创一致推介《朗读者》是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通过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的传导作用。

  【3】央视朗读者第九期主题观后感

  如果从朗读的角度来看,声音最有穿透力的莫过于演员王千源带来的《老人与海》,这归功于他二十几年的积累和深厚的台词功底。而《朗读者》给我们的定位并不是为了专业朗诵设定的平台,显然它在用自己的方式鼓励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朗读者,评价一段朗读的好与坏并不全然在于普通话的流畅程度和对情感的收放自如。为广袤的农村大地付出的耶鲁村官秦玥飞和他的伙伴们的《泥泞》,麦家悄悄夹在日记本中间送给远赴大洋彼岸的儿子的信,徐静蕾声泪俱下读给奶奶的《奶奶的星星》,穷得只剩一个背包的“汉字叔叔”理查德的《陋室铭》,想到孩子们会哽咽的红丝带校长郭小平带来的《如果》。这些被写在纸上的文字与他们的人生经历相互交融,让观众产生共鸣,与娱乐节目嬉笑而过的节目效果不同,阅读引来的感动触及灵魂。

  相对于前两期朗读嘉宾朗读完直接切入到下一位嘉宾的仓促,第三期董卿在朗读嘉宾朗读完会稍作点评和总结。这样小细节的改变可以看出节目组的用心。这期印象最深的是麦家老师读完信后董卿的总结:当我们所有的年轻人,如果你哪天突然意识到,你的爸爸妈妈,开始对你小心翼翼的时候,不要以为那真的,是出于一份恐惧,那是出于一份爱。

  诗不一定非要去远方寻找,或许它一直近在咫尺,在每一次阅读中,每一次感悟中。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选择恒久平静的善良。无论如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愿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日后都不会让我们后悔。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CCTV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

2.2017央视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

3.央视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家

4.精选央视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

5.朗读者第九期家观后感

6.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

7.关于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600字

[中小学辅导]相关推荐

[中小学辅导]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2017年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试题 下一篇:朗读者第九期家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