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00:00:00陈平 茶艺培训
包种茶,盛产于台湾北部,与冻顶乌龙茶并称为台湾两大名茶。由福建 泉州府安溪县人王义程氏所创制,仿武夷岩茶的制法制造安溪茶,茶叶四两包成长方形之四方包,以防茶香外溢,包外盖上茶名及行号印章,称之为“包种”。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讲包种茶的加工工序流程,一起来了解吧!
台湾包种茶的采摘分为春夏秋冬四季,3月中旬~5月上旬为春茶,5月下旬~8月中旬为夏茶,8月中旬~10月下旬为秋茶,10月下旬~11月中旬为冬茶,其中以春茶、秋茶及早期冬茶品质较佳。
鲜叶采摘标准为与新梢顶芽开面采二、三叶。不同品种、不同时间采的鲜叶,应分开制作。
台湾包种茶的初制工艺依次分为日光 (或室内加温)萎凋、室内萎凋 (静置与搅拌)、炒青、揉捻、初干、焙干等工序。
包种茶初制工艺要点如下:
(1)日光萎凋或加温萎凋
视天气而定。鲜叶要薄摊,每平方米摊 1公斤左右。日晒温度以 30~35℃为宜,过高时可用纱绸遮荫,历时一般为 10~20分钟,中间轻翻 2~3次。
室内加温萎凋用萎凋槽,摊叶厚度 5~10厘米,热风温度 35~38℃,风速 40~80米C分钟,中间轻翻 2~3次。鲜叶经日光萎凋失水 4~9%。
(2)做青
室内萎凋包括静置与搅拌,即做青工艺,传统方法采取碰青 (做手)与摊置相结合。经日光萎凋的 ..........
阅读全文863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