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7 00:00:00嘉辉 论坛峰会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昭通正处于重大历史机遇交汇聚集的时期,处于各种优势有效释放的时期,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综合研判昭通历史方位,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第四次党代会作出了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决策部署。这是我们的新“长征”,需要也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符合昭通实际的跨越发展之路。
从宏观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入、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新经济迸发活力,为我市加快结构调整转型、提升产业层次、实现追赶跨越创造了良好环境。
从发展大势看,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昭通发展十分关心;国家长江经济带、区域精准脱贫,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以及“五网”设施大会战等重大战略政策叠加实施,广东东莞市、中山市对口帮扶我市,昭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昭通区位、资源、开放优势正加速转化,昭通发展生机盎然,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发展阶段看,昭通跨越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必须着力实施“六大战略”。着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确保到2019年摘掉贫困帽;着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全力推进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昭通建设成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着力实施产业培育战略,按照“两型三化”要求,构建昭鲁大片区、镇彝威片区和沿金沙江经济带“两区一带”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推动现代产业新体系建设;着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按照“干净、方便、有序、安全、活力”目标,突出“用”和“美”的要求,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大改善、大提升;着力实施教育兴昭战略,强化“今天的经济是昨天的教育,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理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保护好昭通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实现昭通跨越发展,既面临严峻考验挑战,又面临难得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卯足干劲、苦战五年。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综合研判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统筹发展需要和现实可能,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10%。
(一)着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统筹推进“5+N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确保到2019年10个贫困县区摘帽、825个贫困村出列、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大力实施住房、教育、健康、金融、基础设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专项扶贫行动。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深入推进镇彝威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区域整体脱贫。强化挂钩帮扶,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强与东莞市、中山市合作互动,深入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抓好滇粤产业园建设,推进扶贫协作3年规划顺利实施。
(二)着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加快构筑互联互通网络。构建“一环两横四纵六联络”高速公路网,建设12条高速公路800余公里,到202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形成“两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构建“两横四纵一枢纽”铁路网,全力抓好铁路援建工作,推动形成连接滇川黔渝周边城市“两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构建“一中心四通用八航线”航空网,完成昭通机场迁建,推进通用机场建设,积极培育拓展新航线。构建“一线四港九码头三转运”水运网,完成水富港扩能工程,打造金沙江黄金水道。构建水保障网,建成一批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大力实施河道治理。构建绿色安全能源保障网,全力做好白鹤滩水电站援建,建成水富至昭阳、曲靖至昭通天然气管道。构建高效便捷信息网,实现业务协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三)着力实施产业培育战略,推动建成新的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高原特色农业、高原特色食品药品及消费品加工、矿冶精深加工和新材料、电子信息、旅游文化、现代商贸物流等六大重点产业,打造中国西部新型载能产业和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基地。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集中打造苹果、天麻、马铃薯、花椒、特色经作、特色养殖等农业优势产业,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农业基地、农业庄园、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巩固提升烟草、电力、煤炭等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铝硅等矿冶精深加工、化工、高原特色食品、特色消费品、新型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推进页岩气、煤层气开发利用。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昭阳、鲁甸、镇雄、水富4个百亿元产业园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一心两点三带”旅游空间布局,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做强旅游品牌;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商贸物流、金融、文化、大健康、家政等服务业,培育发展云计算、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业态。
(四)着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做精做优县城,做特做靓集镇,到2021年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完成省级或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平安城、文明城创建。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乡村规划体系,建成昭通中心城市规划馆。开展“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全面推进昭鲁一体化,加快昭鲁城市轨道、骨干路网、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建设,建设一批区域综合服务型、工矿型、商贸型、生态旅游型和农业观光型集镇,打造提升一批民族传统村落。
(五)着力实施教育兴昭战略,推动民生短板持续补齐。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到2021年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0.5年,全市教育总体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建成投用15所普通高中、5所职校和职教中心二期工程,新增招生6.5万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特殊教育、民族教育、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办好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建成昭通职业技术学院、昭通通用航空学院;支持昭通学院建设成为综合性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推进“健康昭通”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现社会保险参保法定人员全覆盖,稳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标准。
(六)着力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建设绿水青山美好家园。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重点工程,强化乌蒙山、大山包、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完善昭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土地管控,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水平。全面推行“河长制”,做好“三江四河”重点流域、渔洞水库等水资源保护工作。着力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强污染治理,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环保督查巡视,严格环保执法监管。深入推进殡葬改革。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我们一定要勇于担当、苦干实干,努力把发展蓝图早日变为美好现实,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2017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第四届市人民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筑牢“稳”的基础、下足“进”的功夫,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切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以上,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
今年重点抓好9个方面工作:
(一)抓运行稳增长,推动经济中高速发展
精准加力有效投资。抓好“四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确保综合交通、城建房地产、非电工业、社会事业、能源、农林水分别完成投资260亿元、250亿元、80亿元、70亿元、55亿元和50亿元以上,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0亿元。市级投入项目前期经费2亿元,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实。落实好系列促投资政策,促进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企稳增长。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创新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机制,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土地供应,促进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建设。落实市级领导挂钩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强化督导稽查,全力加快项目建设。
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围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新消费热点,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有效供给。积极化解房地产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大力释放和支持自住房需求,有效促进住房消费。加快乡村新型商业中心、冷链物流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子商务在商贸流通企业广泛应用,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乡镇全覆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亿元以上,增长12%。
强化资金支持保障。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转移支付、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基金、重大项目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着力解决项目资本金缺口。跟踪落实好浦发乌蒙扶贫基金、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贷款、国开行综合交通试点,以及社会事业项目基金、交通产业基金等融资计划。发挥好市地方高速公路、融资担保、基金管理公司等平台作用,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运用PPP等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中小微企业。
铆实钉紧任务措施。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系列稳增长政策,制定完善配套措施。细化支撑账、任务账、时序账,下达月调度计划,对标对表抓落实。加强统计监测,落实经济运行分析会、调度会,全程监测、精准调度。强化专项检查、考核督查,实行问题清单、问题销号,推动工作落实。
(二)抓精准盯目标,打好全面脱贫攻坚战
推进重点领域攻坚。统筹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实现174个贫困村出列、18.21万贫困人口脱贫。围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84100户。做实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促进龙头企业、产业大户、贫困户、扶贫资金有机结合。推进教育脱贫,加大健康扶贫力度。深入实施镇彝威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投资33亿元。狠抓后续扶持,推动稳定脱贫。
切实增强扶贫实效。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整合扶贫资金,强化资金监管,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加强与东莞市、中山市工作对接、项目衔接和产业承接,积极推进示范点建设、人才交流培养、教育医疗帮扶等扶贫协作,加快推进滇粤产业园规划建设。支持服务好中央和省级单位定点扶贫。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深化与央企、省企、民企扶贫合作。
着力健全责任机制。严格“一把手”脱贫攻坚责任制,坚持和完善精准扶贫制度。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发挥工作队和驻村干部的帮扶作用。完善扶贫大数据平台,规范档案资料,加强扶贫信息动态管理。引导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健全脱贫攻坚考核管理办法,坚决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三)抓基础增后劲,强力推进“五网”大会战
加快综合交通建设。建成镇毕高速、大山包一级公路,加快昭乐、格巧、宜毕高速公路和新机场连接线建设,开工建设都香守望至红山段、宜昭、昭泸、大永、镇赫、中心城市绕城等高速公路。推进普通国省干道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建制村公路硬化。开工建设中心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全力做好成贵铁路、隆黄铁路、渝昆高铁援建工作,协调争取六威昭城际铁路、攀昭毕遵铁路早日开工。启动昭通新机场建设,抓好镇雄、巧家、盐津、永善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开通昭通至上海、海口等航线。加快推进水富港扩能工程。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昭阳黑石罗、盐津板厂沟等水库建设,开工建设镇雄坝口河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加快润昭引水工程、昭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完成“五小水利”工程1.85万件,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
加快能源和信息网建设。扎实抓好白鹤滩水电站援建和移民安置工作,基本完成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移民扫尾收口工作。加快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改造提升城市宽带网络,加快实施“宽带乡村”、光纤入户工程,继续实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移动宽带网覆盖项目。推进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成投用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
(四)抓转型促升级,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实施工业经济攻坚行动,推进企业转型改造升级,续建、新开工和竣工投产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户,工业增加值增长7.5%。抓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推进符合条件的煤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竣工投产70万吨水电铝项目一期工程、理世集团噜咪啦扩建、彝良山益宝竹笋保鲜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乔治白服饰、华坚鞋业等项目。加快发展建材、硅、铝、硫铁矿、天麻深加工等产业。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新增入园企业20户,力争镇雄、盐津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大山包国家公园开发建设,提升改造大峡谷景区,启动国际极限运动小镇项目。深入挖掘朱提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及“昭阳八景”等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宣传营销,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昭通旅游知名度,全年接待游客3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亿元。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举办好“金融入昭”活动,做好红塔、恒丰等银行驻昭工作。引进中铁特货、传化物流等企业,加速商贸物流业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
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实施民营经济“双培双优”行动计划,狠抓政策落实,加强服务指导,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继续落实“助保贷”“惠企贷”等政策,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和行业“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支持昊龙集团、理世集团上市融资。
(五)抓特色增效益,坚定不移促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产业结构、调绿产品结构、调新经营结构,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6%。落实惠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8.7万亩,稳定粮食总产量在234万吨左右。完成烟叶收购70.8万担。实现畜牧业产值达124亿元。抓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创建,新增苹果、花椒种植2万亩和2.5万亩,完成天麻种植8万亩。全面推进“三品一标”建设,加快高端农产品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体。支持云南永孜堂、昭通华曦生态牧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力争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11户。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加快培育一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庄园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高主要农产品加工转换率。加强劳务技能培训,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97.5万人次。建立农业投入、风险补偿等机制,设立农业投资发展公司。支持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整合创建一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园区。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构建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着力建设“昭通电子商务创业园”。大力发展“互联网+特色农业”,拓宽营销渠道,把昭通农特产品销往东莞、中山等发达地区。
[论坛峰会]热门推荐
88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