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排除歌唱心理的压力

2016-12-29 00:00:00园媛 声乐器乐

  (8)幻想。多发生在少年儿童及青年人身上,幻想与理想中间穿插着“想象”与“实际”。幻想对人类的重要性在 于没有幻想就没有理想,就没有未来的成功。幻想可以使科学家发现某个奥秘,可以激发和启迪诗人和艺术家的灵感。借助于幻想方式我们可以调动自己去做许多事 情。例如某个歌唱者幻想着有那么一天,自己成为一个歌唱家,掌声、喝彩、鲜花簇拥着自己,报刊、电台、电视台到处传扬着他的成功。于是他就着手去实现这个 幻想。当他虚度年华,一事无成时,那么幻想就是空想。当他真的成功了,那么可以说他最初的幻想就在他付诸行动时即转化为理想了。因此幻想虽不能解决实际问 题,却对人在奋斗过程中存在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但不满现实,好高骛远,想入非非,幻想不但不能成为现实,反而会损害身心健康,有的甚至造成精神分裂。

  (9)认同。有这种“认同”心理的人,往往是心中有一个崇拜的偶像。例如:他非常崇拜贝多芬,首先在发式上先 模仿,然后想象一番贝多芬的脾气、生活方式、作曲习惯等。有的人个头、头顶长得像列宁,而他又十分崇拜列宁,那么他无形中学列宁说话、走路、手势、姿态 等。这种认为自己同崇拜人物相似的认同心理,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如儿子仿父,女儿仿母,因为他们崇敬父母。有这种心理,可以使许多传统得以继承,使许多事 物得以流传。我们歌唱的流派形成与“认同”心理就密切相关。

  除以上九种心理压力,我们还介绍以下十种心态:

  (1)转向反对自身。当声乐课没上好,或汇报、演出不成功时,往往会产生心理矛盾,用“内射”法去责怪自己, 因为老师无错,又是自己尊敬的人,而演出是自己忘了词没唱好,既不能埋怨伴奏,又不能责怪观众,只好把愤怒向自己发泄,有自悟、自罚等方法,然而其中还包 含着对客观的怨恨。有一寓言故事:祖父因故怒责其孙,其子心痛,于是愤而自打耳光。祖父问之:“何故?”子答日:“尔责吾子,吾责尔子,何足怪哉!”有的 人生气不吃饭,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

  (2)反向形成。也可称为“反应形成”。这种心理机制是产生两面派的根源。反向形成指反作用的形成。这种反转 机制,将潜意识中某种不应有的本能冲动,转化为表现十分强烈的而能被社会所允许的相反形成。一个道德败环的人可以伪装得道貌岸然。一个人听某人唱歌,心里 承认对方唱得不错,但出于妒忌心理,他可以说:“唱的什么呀,太业余!”本来他很喜欢这首歌,但因能力所限而唱不好,于是说:“这首歌一般化,我最讨厌这 样的歌。”有些人总是设法把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隐藏起来,甚至以合法化的手段去办犯法的事。在一些声乐比赛中,不同选手的音响效果不同,那就是有人在不知 不觉中做了手脚。但做这样事的人,一旦有人问起他是怎么回事,他可以说是电压不稳、磁带效果不同,等等,都属此种心理。

  (3)情感隔离。在艺术创造中这种心理调适很有作用。如相声演员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观众逗得笑声不止,前 仰后合,但他本人却一点不笑,将他的状态与情感隔离开来。有经验的演员,在唱到伤心处,含泪不落,继续陈述悲惨的情节,这说明他情感隔离的能力很强。而有 的演员却做不到,哭得语不成声,无法继续演下去,这说明他不会调适自己情感隔离的心理。

  (4)人格分离。歌剧中常常运用这种心理机制,演员的自我和角色的他我,是两个人的重叠,有时需要深入角色, 忘掉自我,有时需要跳出他我,意识到自己是在演戏。在生活中也常出现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多见于癔症患者,突然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们歌唱中会遇到不入情的时候,就要使用人格分离心理,把自己变成歌中某个情节或某种情绪的人。例如:在演唱《父老乡亲》这首歌时,你完全可以把自己变成那个被“小米饭养大的 人”,你会更加热爱父老乡亲。

  (5)否认。对面前发生的不利于自己的现实加以否定,以减轻心理压力。人死了还认为他还活着,东西丢了认为放到什么地方去了,歌唱错了则认为这样唱比那样唱好听,等等。

  (6)妥协形成。这是一种病理性心理防御机制。当他的欲望不能满足时,力求得到部分满足,例如一位同学没有被 选拔去唱独唱,却让他去排二重唱或小合唱。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就是“妥协”心理形成的象征。有的人由于在舞台上演出失败,那么他看见舞台血 压就高,于是他就远远离开舞台,尽量消除诱发这种潜意识中储存的痛苦因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中就包括妥协成分。

  (7)转换。是指心理与躯体的转换。例如:某人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会突然昏倒;有心脏病的人不能突然听到 喜讯;有肝病的人不能生气、发怒。这都是心理转换的病态。一个嗓音正常的人,突然接到“今天晚上演出”的通知,他会立即感到嗓子发紧,不舒服。多半歌唱者 在比赛前、演出前、考试前嗓音不适,但事后却感到歌唱非常轻松。因此如果没什么实质性的病变,千万不要因转换心理造成的紧张,而放弃歌唱机会,一定要理智 地去调适心理的转换,使自己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之中。

  (8)抵消。这是一种潜意识心理机制。就是利用各种办法在心理上消除过去的罪恶、错误、不愉快,等等。如有的 人祈求神明的宽恕,有的人向对方赔礼道歉,有的人决心“洗手不干”,等等,都是这种心理反映。有的人甚至为了“抵消”而自残、自杀。某人的自行车丢了,马 上说:“破财免灾。”就是带有转换心理的抵消表现。我们常说:“从哪里跌倒,还从哪里爬起来。”就是一种积极的抵消心理。如果你在北京音乐厅没唱好,还去 那里再唱,把影响挽回,这种心理行为,就是想抵消上次的损失。

  (9)退行。这是一种严重的病态心理和消极的失常行为。在生活中遭受到严重挫折后,不言、不语、不吃、不睡, 或大量饮酒麻醉自己以求得心理上的解脱。遇事绕着矛盾走,整天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见人,如出家当和尚,或远离故乡,避开故地、亲人,甘愿孤独地生活。这在歌 唱心理中也常见,如一次失败永不登台,或者强行改行洗手不干。

  (10)阻抗。是一种病态心理。当心绪不良时,光想发火,什么事也不想干,对别人的劝说听不下去,甚至不回答任何人的提问,沉默、淡忘,拒绝一切合作、配合,等等。

[声乐器乐]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儿童声乐学习的一些细节问题 下一篇:声乐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唱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