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9 00:00:00嘉辉 危机管理
危机发生初期是最紧张的时期,其损失和影响扩散的速度最快,所以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即时处理,在危机发生时企业应该立即启动危机管理机制,沉着冷静控制危机并立即隔离危机防止其蔓延扩大,同时分析危机原因、估计危机状况及趋势、分析有哪些人受到影响及受到影响的程度、制定解决方案、选择发布信息的渠道。
危机处理小组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列出一张危机处理时间表,大致估计处理危机应该在哪个时间段达到哪些目标,时间表具有督促作用。接下来的应急措施主要分两方面:(1)控制影响;(2)控制损失。控制影响主要是防止媒体大肆报道、谣言四起、公众恐慌甚至抵制,速捷高效的办法就是借助媒体引导公众。
1)控制影响。
企业应及时阅读相关报道,了解媒体对危机的看法,并要大致列出回应媒体这些看法的期限;媒体会进行追踪报道,企业也要追踪媒体评价的变化。新闻媒体一方面是希望找到新闻热点,另一方面又趋于替弱者说话,很容易站在企业的对立面;受害者受到损失感到不满,会借助各种渠道宣传自己的受害经历,成为媒体关心的焦点;竞争对手则希望扩大危机的影响,削弱企业的竞争优势,会暗中支持媒体的声讨活动。各方面情况对企业都非常不利,企业要尽快地通过媒体与大众沟通。(1)企业要尽快找到一个可靠的有经验的发言人,代表公司传递信息。发言人可以是公司的高层人员,也可以是对危机最了解的人,但发言人必须有沟通能力,态度诚恳,能在短时间内让人产生信任感。(2)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或者直接通过媒体进行公告,讲明危机处理措施,让受害者安心,尽可能稳住受害者并取得受害者的谅解。公开事件原委,澄清事实真相,引导舆论,让公众消除疑虑。
2)控制损失。
危机带来的损失是多方面的,尽可能切断一切扩大损失的途径;损失可能涉及到企业、消费者、公众,如果相互的损失有冲突,企业应该先控制消费者和公众的损失。最常见的危机是产品质量问题,如果是这方面的危机,企业应该不惜代价地迅速收回不合格产品。库存的不合格产品要集中封存,市场上尚未销售的不合格产品要撤回,已经到用户手中的不合格产品要召回;在控制损失时,应以企业声誉及社会责任为前提。
在危机得到有效的控制后应迅速拿出解决方案,此时企业可将重点放在解决措施上,进行一些例行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解决措施不同于应急措施,不是为了控制事态而是要真正地解决问题,主动、真诚、快速反应、公众利益至上是企业面对危机最好的策略原则;一方面要确实把已出现的危机处理好,同时要杜绝危机的发生原因及潜在原因。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解决措施:
1)补偿受害者损失。
如果是由于公司的问题损害了他人利益,企业必须承担责任,给予补偿;从道德上讲,企业有补偿的社会责任;从自身利益上讲,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受害者是事件的起点,也是事件的终点;事件因受害者遭受损失引起,媒体会自始自终地关注受害者,受害者自然成为事件的焦点;只有当受害者基本满意后,事件才算出现转机,媒体才会转移视线。让受害者得到满意,是衡量企业渡过危机的基本标准。
2)通过法律调控危机。
法律是公正严明的,通过法律解决问题,可以让公众心服口服;特别是当一些纠纷不完全是企业责任时,法律手段还可保护企业。当一些事件难以平息时,法律裁决也可以终止事件;利用法律手段处理危机,是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处理问题,可以较公正地结束整个事件。
3)利用权威处理危机。
当企业与公众的观点不一致时,利用权威人士或权威机关的言论,可以引导公众观点。由于企业处于被动的位置,企业的言论很难得到重视,即使陈述简单的事实,也被公众怀疑是企业在狡辩,因此,权威人士和权威机构的发言极为重要,可以很容易地更正公众的偏见。权威人士可以是专家、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对事件最了解的人,权威机构可以是政府、专业部门、消费者协会等,只要是公众信任的对象,他们的意见易被接纳。
4)公布危机产生原因。
补偿损失只能满足公众基本需求,说明原因和有效的防止措施才能提高公众的满意度;如果不说明危机发生的原因与过程,社会上就会流传各种不利企业的描绘,企业如说不出令人信服的原因,就等于默认谣言;所以在事件发生的同时,企业应立即开展调查寻找事件的原因,如果是企业的责任,要向公众道歉、给予补偿,并保证不再犯类似错误;如果不是企业的责任,更应让公众彻底明白真相;如果企业一时难以查清真相,也要及时公开调查的进展情况,澄清没有根据的谣言,让公众相信企业决不会就此作罢,会继续追查,杜绝异常再发的现象。
896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