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0 00:00:00嘉辉 职业心态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作为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
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次对205位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大学生的调查显示,62.2%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2.8%不明确,只有4.9%有明确的设计。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从具体实施来看,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年度调查报告”中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企业界认为首要解决的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
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
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基层。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近年来,一批新型适应非正规就业方式的职业正在不断涌现,如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和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岗位。
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很多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另外,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达到胜利的彼岸。
871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