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6 00:00:00小静 中小学辅导
新《规范》大幅减少了约束性要求,将过去常出现的“禁止”等字样大幅减少,更多出现的是正面的引导和倡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京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解读,欢迎参考!
去年年初,市教委就已经启动了对现行的《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北京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修订以及合并工作。新修订的《规范》涵盖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主要领域,从学习生活到社会交往,从个人习惯到公共生活规则,突出了导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合并后《规范》的内容是否能够涵盖所有的中小学生的问题,市教委基教一处负责人表示,此番的合并是将低学龄段与中高学龄段的行为规范进行了融合。为了让新修订的行为规范更符合北京市各学龄的学生差异和不同特点,在修订过程中,北京市教委先后征询了北京市各学校、老师、家长及学生的意见,使新修订的15条行为规范囊括了学习生活和交往当中最常见且必备的行为,能够涵盖基本的学生行为要求,适合不同年龄学段的特点,基本达到了易懂能做,容易被各年龄段的学生接受。
除了覆盖面的变化之外,新版《规范》在内容上也较之前的版本有了变化。市教委负责人介绍,“专心听讲,学会独立思考,乐于科学探索。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描述就真实体现了本市基本教育的发展水平,对学生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而“尊重世界各地文化差异,在国际交往中真诚友好,大方自信”以及“主动进行实名志愿者注册,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表述则对学生在参与国际交往中的行为提出了要求,与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厚重历史底蕴和全国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相适应,同时彰显了首都特色。
行为规范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学生行为规范表现要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市教委还将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升中小学生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引导每一名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
按照市教委要求,新规范发布后,除要张贴在学校及班级显著位置外,还要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专门宣讲,让全市所有中小学生熟知内容和要求,人人知晓、人人学习、人人践行。
新《规范》彰显浓浓北京特色
在内容上,新《规范》着重体现首都特色和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特别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强调学生在参与国际交往中的行为要求,与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厚重历史底蕴和全国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相适应。
谢春风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新《规范》在继承性和时代性方面实现了统一。既保留具有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北京特色的内容,又增加了反映时代要求和学生新变化、新特点的内容,积极适应了我国、特别是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中小学生发展的需求。
新《规范》强化正面倡导
新修订的《规范》一方面保留了如热爱祖国、孝敬长辈、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尊重他人、勤奋学习、保持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勤俭自立、遵守公共秩序、珍惜资源、珍爱生命、文明上网等2004版《规范》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另一方面,对于保留内容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同时强化了遵纪守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境保护、国际交往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新《规范》的内容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行为表现的突出问题,强化正面倡导,大幅减少约束性要求。例如针对学生浪费现象,提出“节约资源,水龙头随手关紧,不用灯时随手熄灭,用餐不剩饭和菜。”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在公共场所存在的不文明行为,提出“观看演出或比赛时,遵守场馆要求。在图书馆阅览或博物馆参观时保持安静。”
各项规定在强化正面倡导的同时,还力求具体、可行、可检测。比如要求学生做到“听从父母的教导,主动与父母交流,礼貌回答问话”。在社会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隐私,不妨碍他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为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规范》提出“认识并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乘坐公交车、地铁及购物时自觉排队,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人士让座,公共场所靠右行走。”为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提出要“主动进行实名志愿者注册,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王俊成 北京八中校长:要完成这样的任务,首要的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范畴转化为日常可见、可学、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北京市新修订的《规范》在精神实质上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涵,特别是个人层面要求转化为中小学生应遵守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领域的具体化。
新《规范》行为要求更加细化
新修订的《规范》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四个维度研究确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基本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学生必备的、关键的行为要求。
田国秀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规范》的落脚点一定是行动,新修订的《规范》每一条都落实到引导中小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确实体现了“行为规范”的定位与特征。
东城区景泰小学校长 陈培荣:与2000多字的旧版《规范》相比,新《规范》的字数虽然变少了,但内容更全面,凝练更加清楚。“瘦身”后的《规范》无论从表述、结构还是条理上都更加清晰,内容上更加接地气,易学易行,要给这样的变化点赞。
郭佳祺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高一年级:现在传统节日同学们只知道元宵节吃汤圆,端午包粽子,但节日文化的内涵却少有人知,新《规范》中恰恰提出了要知道传统节日的内涵。
将学生行为规范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市教委要将学生行为规范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升中小学生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引导每一名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
《规范》发布后,各学校都要将教育部《守则》和新修订的北京市《规范》在学校和班级显著位置张贴,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专门宣讲,让全市中小学生熟知内容和要求。
更多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相关文章:
1.2017北京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文解读
2.北京市2017年发布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教委关于北京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解读
4.2017北京市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解读
5.2017年教委发布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6.2017年北京发布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7.2017年关于北京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解读
8.2017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解读及全文
9.2017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布信息
10.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辅导]热门推荐
1009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