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2 00:00:00吴健敏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21.(容易)确立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著作是:(D)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侯论》
22.(容易)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是:(D)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侯论》
23.(中等)提出六经辨证和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是:(B)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侯论》
24.(容易)成书于汉之前,系秦越人所著者为:(A)
A.《难经》 D.《医林改错》
B. 《黄帝内经》 E.《温病条辩》
C. 《温疫论》
25.(容易)成书于明代,系吴又可所著者为:(C)
A.《难经》 D.《医林改错》
B. 《黄帝内经》 E.《温病条辩》
C. 《温疫论》
26.(容易)成书于清代,系王清任所著者为:(D)
A.《难经》 D.《医林改错》
B. 《黄帝内经》 E.《温病条辩》
C. 《温疫论》
27.(容易)地区方域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A)
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 “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
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28.(容易)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B)
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 “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
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29.(容易)昼夜层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D)
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 “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
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三)双项选择题
1.(较易)春夏气候温热,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AD)
A. 阳气发泄,气血易趋于表 D.皮肤松弛,疏泄多汗
B. 江南地区,人体膜理多稀疏 E.阳盛则热
C 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2.(较易)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AD)
A.阳气收藏,气血易趋于里 D. 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B.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 E.阴盛则寒
c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四)多项选择题
1.(较易)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ABCD)
A.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内,并以此为其主要内容之一,
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c以应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
D.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E.在血液循环方面,首先提出“心主身之血脉”
2.(容易)“金元四大家”指的是:(ABCE)
A.刘完素 B.朱丹溪
c李东垣 E. 张从正
D.张景岳
3.(容易)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BC)
A.吴又可 D. 张仲景
B赵献可 E.李中梓
c张景岳
4.(容易)温病学理论源于:(ACD)
A.《内经》 D.《伤寒杂病论》
B. 《诸病源候论》 E. 《温热论》
c.《难经》
5.(容易)成书于汉之前的著作是:(CD)
A.《伤寒论》 D. 《内经》
B.《中藏经》 E. 《瘟疫论》
C.《难经》
6.(容易)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BD)
A.唯物观 D. 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E. 三焦辩证
c望闻问切
7.(中等)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在于:(CE)
A创立了六经辨证纲领
B创立了脏腑辨证体系
c.创立了三焦辨证方法
D.《黄帝内经》
E.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方法
8.(容易)《医林改错》的主要贡献在于:(CE)
A发展了痰饮致病的理论 D.创立了新的气血理论
B改正了古医书中的辩证错误 E.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c改正了古医书中的解剖错误
9.(容易)中医学理论体系始终贯穿着下列观点:(CD)
A气化观 D.辨证观
B统一观 E.对立观
c唯物观
10.(容易)整体现念的基本内容是:(AC)
A人体内部的统—性
B自然界事物的协调性
c人与自然界的统—性
D.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性
E季节气候与地区方域的协调性
11.(容易)中医学认为物质在体内的运动形式是:(ABCD)
A.升 D.入
B降 E.上
c.出
12.(容易)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概括为:(ABC)
A.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D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昼夜晨昏人体的影响 E社会地位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
13.(中等)中医学的辩证观主要表现在:(ABCD)
A.标本缓急
B 正治反治
c.病治异同
D异法方宜
E.审证求因
14.(中等)人体是—个有机整体的依据是:(ACD)
A结构上不可分割 D病理上互相影响
B脏与脏密切相关 E五脏与六腑相为表里
c生理上相互联系
15.(中等)中医学理论中“神”的概念有:(ABC)
A.自然界物质变化功能 D.人的视听活动
B.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 E.神乃形之主
c人的精神意识
16.(中等)中医的“证”包括了:(ABCD)
A.病变的原因 B.病变的性质
c病变的部位 D.邪正的关系
E 脏俯关系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热门推荐
861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