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6-01-12 00:00:00颖儒 教育硕士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2、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3、识记方法

  4、识记的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二、保持和遗忘

  (一) 保持和遗忘的定义

  保持——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贮存的过程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99、2005名词)

  (二) 保持中信息加工

  (三) 遗忘曲线(保持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首创,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遗忘先快后慢。所以要及时复习。

  其他人的研究:是否有意义有不易遗忘;数量多易遗忘;相似材料容易干扰;学习程度不够易忘;过度学习保持好。

  (四) 遗忘原因

  衰退理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就会减弱、衰退以致消失。

  干扰理论由于多种痕迹之间相互引起抑制产生遗忘,抑制解除,记忆还可以恢复。

  前摄抑制:

  后摄抑制:

  (五) 复习

  1、 复习的作用

  多次的识记——复习

  复习的作用——给信息加工提供机会

  2、有效合理的组织复习【论述,要展开,基本意思说明白】

  及时复习——间时复习——复习中尝试回忆——处理好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复习形式要多样。

  三、回忆和再认

  (一)回忆和再认的定义

  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把它重新再现出来

  再认——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二)联想及其规律

  联想——由一事物的映象、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象、观念的心理过程

  规律: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多因律——强因律——近因律『实例判断』

  第三节 记忆品质与培养

  一、识记的准备性

  识记速度的快慢——明确目的,集中注意

  二、保持的持久性

  保持时间的久暂——把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及时和经常的复习

  三、记忆的正确性

  回忆和再认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认真识记,经常比较,正确记住的和仿佛记住的分开。

  四、记忆的准备性

  必要时,能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知识迅速的提取出来,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掌握的知识系统化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 思维定义(98填 04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简介的反映。

  简答:思维和感知觉的关系

  回答思路:明确概念:思维,感觉,知觉;联系与区别:同属于认识过程,只不过所处的阶段不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直接与间接。

  二、 思维分类及特点(03选填 04填 05名)

  (一)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依据:思维的不同形态)

  动作思维:又叫直觉行动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或在动作中进行思考、发现与解决问题。特点:问题是直观的、具体的,解决问题依赖实际动作。

  形象思维:又叫直观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抽象思维:依赖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主要是借助语词、符号来思考问题,又叫语词逻辑思维。

  (二) 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依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

  聚合式思维:也叫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发散式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者假说。

  (三) 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依据:思维的创造性)

  常规思维: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着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缺乏创造性,一般不会有新的思维结果。

  创造思维:用创造性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能产生新的思维结果,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三、 思维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二节 思维过程(98选99填 05选)

  一、 分析与综合

  分析就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将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综合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的过程。

  两者关系:相互联系,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认识因分析而深入,因综合而完整。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不断发展。

  三种水平:知觉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表象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语词符号的分析与综合。

  二、 比较与分类

  (一) 比较——在思想上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

  应用: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比较,比较要先确定标准。常用的比较方式:比较特征;纵向比较;关系比较。

  (二) 分类——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他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应用:先确定标准,然后分类,依据比较共同点归并大类,依据差异划分小类。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引导学生学会按照事物的本质属性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类;要及时纠正学生分类过程中的逻辑错误;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概念,即运用标志某类事物的科学术语进行分类。

  三、 抽象概括与具体化

  抽象——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与其他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

  概括——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特征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教育硕士]相关推荐

[教育硕士]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2016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大纲解析 下一篇:教育硕士考试复习技巧